《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讲座》专家简介:
李铁安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中国教师研修网国培计划学科主持专家
高慧斌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燕学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
《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讲座》内容简介:
本产品分为光盘和图书两部分,10张DVD光盘包括10个主题,图书分为9个单元。(图书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定价30元,可单独订购)
2010年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正式发布。它是指导我国教育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本,与以往的教育规划相比,有许多突破和创新之处。作为国家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教育规划,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发展,其实施效果将深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本产品光盘部分包含10个主题,图书部分分为9个模块,采用问答形式,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对《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任务、改革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读,力求说明《教育规划纲要》各部分“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准确性,通俗易懂,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干部快速、正确理解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与要求的最佳学习资源。
《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讲座》主要特点:
1、政策性强
《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未来10年发展的国家政策性文件,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每一个教师必须知道、必须了解,而且要能够深刻领会的权威性文件,因此,各级各类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有必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专题培训。
2、解读权威
本讲座及图书由中央教科所曾参与纲要制定工作的专家主讲与编写,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在解读时能够直指问题的要害与核心,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将纲要中的主要观点与问题提炼出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准确认识与深入理解纲要精神。
3、形式灵活
本产品分为光盘与图书两部分,可以灵活使用,光盘可作为培训资源组织统一观看学习,图书可作为选定教材发给教师,作为给教师的学习资源,教师人手一册。同时还可以组织辖区内各学校征订,为学校配发。
《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讲座》光盘目录(10碟DVD)
第1讲《教育规划纲要》制定的意义
第2讲《教育规划纲要》工作方针
第3讲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第4讲 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第5讲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教师流通机制
第6讲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7讲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8讲 提高教师待遇 健全管理制度
第9讲 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落到实处
第10讲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
《迈向新世纪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讲座》图书目录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如何认识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意义
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问题2:《教育规划纲要》是如何诞生的?
理论基础 行动指南——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
问题3:为什么强国必先强教?
问题4:为什么要“育人为本”?
问题5:为什么要“改革创新”?
问题6:为什么要“促进公平”?
问题7:为什么要“提高质量”?
立德树人 和谐发展——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
问题8:怎样坚持德育为先?
问题9:怎样坚持能力为重?
问题10:怎样坚持全面发展?
习惯养成 智力成长——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
问题11:什么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问题12: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方面应履行哪些职责?
问题13:为什么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巩固提高 优质均衡 ——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
问题14:怎样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问题15:如何解决“同在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
问题16: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问题17: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问题18: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问题19:怎样真正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普及提高 多样发展——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任务
问题2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在哪里?
问题21:如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问题22:怎样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更新观念 多元评价——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问题23:怎样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问题24:怎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25:怎样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合理推进 不断完善 ——如何理解《教育规划纲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问题26:为什么要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问题27:怎样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问题28:怎样规范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问题29:如何探索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如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问题30: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
问题31:怎样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问题32:为什么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问题33:怎样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问题34:怎样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问题35:为什么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
问题36:怎样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流动机制?
问题37: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