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走进中学课堂》
内容简介:
如果我们留心问一下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有什么感受,得到的回答常常是这样的:“数学重要,数学难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考试少不了,生活也就用到计算。”甚至还有:“数学是一些居心叵测的成年人为学生挖的陷阱!”、 “数学是一些仅仅出现在课本和试卷上的,让某些老师看着学生崴脚而感到窃喜的东西。”
“我们的数学忽视了对学生内动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广泛的数学能力和全面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我们必须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源和流,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可亲、可用。”,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从1993年起开始进行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跟着张思明学数学,学生们真正的感受到了数学的“好玩”。数学建模活动中,让数学回归了生活,使数学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而日益成为一种“技术”参与实际问题中。
在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张思明工作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的共同策划组织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制作出版了《数学建模走进中学课堂》教学节目。本套节目汇集了北京市的4所学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多年来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果,表现了课堂内外形式多样的数学建模活动;结合建模活动的实际,集体讨论了在建模活动中教师、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困惑和教师应采取的对策;结合具体案例,展现了数学建模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价值和作用。本节目还特别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的三位资深的教授、课程专家结合数学、数学课程的发展,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论述了数学建模进入数学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本教学片共包括:数学建模的缘由和北京市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活动的历史回顾、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课内课外结合的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的活动设计、数学建模论文研读、撰写数学论文辅导、论文答辩实况、学生访谈、数学建模教与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数学建模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共计17学时,每学时50分钟。